陳志斌的獲獎設計作品《萬科西街花園》。
陳志斌,湖南鴻揚家裝集團首席設計師,中國十佳住宅設計師,ICIAD國際室內建筑師與設計師理事會理事等。
在第15屆APIDA亞太室內設計大獎賽上,陳志斌的設計作品《萬科西街花園》一舉奪得樣板房類銀獎。這是中國內地設計師在樣板房類別獲得的最高獎項。
山羊胡,短卷發,休閑裝。簡潔加輕爽是陳志斌給人的第一印象。11月18日晚,湖南大劇院中西餐廳,這位剛剛從香港領獎歸來的設計師與記者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交流。
從“有他無我”到“完全自我”
瀟湘晨報:從事設計這么多年,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?
陳志斌:可以用國畫大師呂壽琨的話來概括,“有他無我、有他有我、完全自我”,這分別表示模仿、學有所成、自成一派的階段,也是設計師成長、蛻變、涅槃的過程。做設計其實是在做修養,只有不斷增加閱歷,不斷沉淀,才能出有創意的作品。
瀟湘晨報:你平時對一些什么東西會產生興趣并關注它們?
陳志斌:與藝術有關的東西我都比較感興趣,包括建筑、服裝、繪畫、音樂等等。因為藝術是相通的,一個時期的藝術作品都有一個共同點,那就是它們都反映了那個時期的意識形態,一個建筑樣式、一個服裝細節、一張圖、一個音符往往能激發人的靈感,它會成為設計的亮點。
瀟湘晨報:設計師是不是各種各樣的藝術都必須涉及?
陳志斌:不能這么理解,但只有多看才能拓寬視野,這叫“養眼”,然后才能從多樣化的藝術中找到本質的東西,我稱之為“養心”,這是一個人的設計思想從“物境”到“情境”最后到達“意境”的過程。
“創造性傳承東方文化”
瀟湘晨報:你覺得室內設計風格將呈現什么樣的發展趨勢?
陳志斌:近些年國內設計行業發展很快,正在逐步與西方對接,但設計界的“西風東漸”使我們許多設計師忽略了歷史、文脈的傳承。我認為室內設計將很快會回到東方文化傳承的主題上,也就是在現代主義的大環境下重新演繹東方審美哲學。
瀟湘晨報:這是不是意味著設計的復古?
陳志斌:這不是復古這么簡單,傳承并不是重新造一個故宮,仿制一個天壇,而是一種創造性的傳承,以新的方式對中國文化進行詮釋,舉例子說,周杰倫用自己的方式唱《龍拳》,林俊杰唱《曹操》,其實就是以一種新的方式演繹東方傳統文化,他們都得到了社會的認可。
瀟湘晨報:你現在的設計困惑是什么?
陳志斌:傳統文化與現化主義結合的設計能否得到認可。在本屆亞太室內設計大賽之前,我曾兩次給主辦方投了作品,前兩次我的設計是將東方傳統文化與現代主義糅合于一體,但兩次都沒拿到獎項。
“生活也是可以設計的”
瀟湘晨報:你是如何處理設計與生活的關系的?
陳志斌:設計也是生活的一部分,同樣,生活也是可以設計的。一旦你把設計工作當成你生活的包袱,你注定做不出好東西。幾年來,我走過歐洲、日本、東南亞很多國家,看過非常多的藝術作品,這令我受益匪淺。
瀟湘晨報:你覺得什么樣的設計客戶最滿意?
陳志斌:還是那句話,設計人性化。這說起來很容易,但操作起來的確不是件易事。
瀟湘晨報:具體難在什么地方?
陳志斌:在功能性滿足的前提下,客戶需要一種家居的共鳴感,讓他覺得設計師做出的東西就是他想要的東西。但客戶往往很難準確表達出自己要求的設計效果,設計師得把他們的深層潛意識發掘并設計出來,這是有一定難度的。
瀟湘晨報:你一直倡導全房設計,這對設計師提出了什么樣的要求?
陳志斌:是的,既要做裝修設計又要做家具設計,既要強調細節的別致又要重視整體的和諧、統一,這對設計師的綜合能力和大局觀都有很高的要求。
——摘自《瀟湘晨報》,記者鄭輝
上傳時間:2007-11-21